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中山农业“政银保” 解农户难题 助农企升级

发布日期:2024-01-01 12:13    点击次数:76

  清晨时分,梁福明将大把饲料用力抛向鱼塘,肥美壮硕的黑鱼从水中跃起争食,激起阵阵涟漪。梁福明是中山市三角镇的养殖大户,在三角、阜沙、黄圃承包了150多亩的鱼塘进行鱼苗培育和成鱼养殖。

  再过几个月,黑鱼即将迎来最佳销售季。但在此之前,饲料、鱼苗等支出均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得益于中山的“政银保”合作贷款政策,梁福明解决了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好、好、好!”谈及政策评价,梁福明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为发挥金融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搭建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体系,切实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去年,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中山市农业“政银保”项目实施办法》,扩大了合作金融机构与扶持主体范围,进一步加大放贷额度,探索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配置资金链等模式。

  截至目前,中山农业“政银保”项目共发放贷款约2.27亿元,受益经营主体320户次,风险准备金总规模扩大至3150万元,可撬动合作银行发放3.5亿元贷款。今年前9月,放贷金额累计达到6530万元,同比增长5倍。

  撰文:苏芷妍王宜

  无抵押贷款

  解决农户燃眉之急

  梁福明是土生土长的中山市三角镇人,从父辈开始,家里就一直以渔业养殖为生。到了梁福明这一代,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在三角、阜沙、黄圃三个镇街承包了150多亩鱼塘,进行鱼苗培育和成鱼养殖。

  然而,今年梁福明却碰上了难题。今年4月,由于气温骤变、温度较低,梁福明投放的1800万尾鱼苗,存活下来的只有60万尾,存活率仅为3.3%左右。

  “做养殖就是看天吃饭。像这种情况,我们前期投入的鱼苗、饲料费用就相当于打水漂了。”不仅如此,为了保证黑鱼的产量,梁福明还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补投鱼苗。养殖周期较长,还需投入塘租、土地整理、鱼苗、饲料、水电费、人工费等费用,让梁福明陷入了资金周转的难题。

  所幸,6月,梁福明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下乡入户宣讲中山“政银保”政策的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农险工作人员。

  得知可以进行无抵押贷款,梁福明喜出望外,“我们这些做养殖的农民,没什么房产,所以一般很难贷款。这个政策好,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梁福明通过“保单增信+银行授信”模式,顺利申请到了100万元的贷款,用于养殖经营的流动资金。“从政策介绍、提交资料到获得贷款,整个过程不到20天,非常方便快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去年新修订的政策,农业“政银保”对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25%以上的贷款最高额度,有效减轻“三农”经营主体融资压力。

  得益于这笔资金,梁福明顺利补投了30万尾的鱼苗。他算了一笔账,成鱼养殖成本约6.8元/斤,出塘均价按7.5元/斤计算,预计年产量可达216万—300万斤。今年12月底前全部出售,年利润可达150万元以上。

  “现在就希望把鱼养好!争取未来5年,在三角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社,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梁福明笑着说。

  贷款额度翻倍

  助力龙头企业“孵化”产业链

  坐落于中山南区的中山市绿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下称“中山绿澳”),是中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蔬果净菜加工及配送等业务,为大家乐集团、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及部分政府部门、学校的食堂提供食材配送服务。

  在中山绿澳的发展历程中,中山“政银保”政策曾在两个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山绿澳销售经理梁伟强介绍,2018年,中山绿澳的客户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对于食材供应的需求急速增长。

  但面对节节攀高的业务量,梁伟强却发起了愁。“业务量增加固然是好事,但是利润与业务并非等比例增长。这也就意味着,短期内我们需要一大笔资金进行周转。”

  彼时,梁伟强了解到了中山的“政银保”政策,抱着尝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很快中山绿澳就通过申请获得了100万元贷款。“这笔资金很关键,帮助我们度过了最关键的时期!”梁伟强感慨地说。

  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品质把控变得尤为重要。于是,中山绿澳决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从蔬果收购、加工、配送业务的加工端,拓展到农业种植端,在梅州建立了2000亩的种植基地,培育蔬菜、水稻、中药材等。

  然而,从0到1,成立一个农业种植基地,所需要耗费的成本是巨大的。恰逢其时,去年底,中山农业“政银保”新政印发,进一步提高放贷额度,中山绿澳顺利申请到了200万元的贷款,比原来翻了一番。

  “这笔贷款缓解了我们资金投入的难题,也给了我们发展的信心,让我们有底气大胆干!”梁伟强说,后续,中山绿澳还将在基地建设冻干工厂,打造完整的药食同源供应链闭环。

  创新增信模式

  推动农业集群式发展

  农业既要看天吃饭,也要看市场吃饭,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是“政银保”初衷。早在2016年,中山市农业局已启动农业“政银保”项目,为进一步扩大政策适用性和影响力,去年印发了《中山市农业“政银保”项目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受惠主体范围,强化产业链协同带动,提升了放贷额度。

  新修订的中山农业“政银保”政策,积极探索多种贷款增信模式。聚焦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配置资金链,探索“银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融资模式;推广“保单增信+银行授信”融资模式,对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贷款主体进行增信,放大财政支农效应;鼓励金融机构优化贷款期限,制定农业生产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推广“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动态监管”贷款全流程管理,为扶持主体减少贷款成本。

  “贷款额度增加了,保费也降低了。”梁伟强说,原本贷款100万元,企业需要支出1.4万元保费。如今,政府承担了一半保费,中山绿澳只需要支出1万元保费,即可获得200万元的贷款。此外,中山绿澳还可以通过推荐上下游企业申请“政银保”贷款,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贷款额度。

  “通过上下游企业互相推荐的方式,我们希望将产业链、农业保险等与‘政银保’融合,变成整套的‘智能工具’,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享受到‘政银保’的优惠,助力中山农业实现集群式发展。”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用活用好农业“政银保”项目,中山不断优化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配置资金链、“保险+信贷”等多种模式,促进金融资源与农业生产进一步深度融合,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实盘_实盘配资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365站群 © 2013-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